12月3日,学校“和合学堂”第四讲在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杭州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沈松勤带来了“在悦读中走向诗与远方”主题报告。副校长郑亚莉,国际处、人文与传播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等180余人参加报告会。
沈松勤教授以《大学》首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为开篇,指出大学不仅是生产和传播知识的殿堂,更是铸造人类精神的场域。古今中外,大学的办学宗旨无外乎追求智慧与真理,修炼知识与品格,完善与净化精神世界。沈松勤引用章太炎对于“专重耳学,遗弃眼学”教育方法的批判,指出当前大学教育中也存在“重听不重读”的现象,希望同学们把“眼学”作为进入学习的第一法门,注重阅读原始文献与经典。
关于大学生如何开展专业阅读,沈松勤教授提倡“契约悦读”。所谓“契约”,是指课程规定必须阅读的书籍和相关文献。作为以专业学习为导向的大学生,阅读书籍与各类文献必须要有契约精神。沈松勤引用钱穆“西方重分别之学,中国重和合之学”的观点,认为今天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已从“分别之学”趋向“和合之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演进,因此读书时应登高望远、纵观博览,精思细究、终达通透,上下求索、豁然开朗,最终达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治学三境界”。
关于大学生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沈松勤教授提倡“个性悦读”。所谓“个性”,是指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阅读专业书目之外的书籍或文章,读经典,与大师对话,从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升素质。沈松勤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分享了自己阅读宋词后获得的启迪和愉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既然雨来了,就冲个凉,吟啸几句,慢慢来,不要慌——定心。“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风吹雨打免不了,披件蓑衣也挺好,要想得开一点——宽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但太阳总会升起,前路总会有阳光——暖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看来时路,五味杂陈,既然如此不妨继续前行,一张琴,一溪云,一壶浊酒尽余欢——安心。喧嚣的世界安心就好,坎坷的人生轻装就好,多变的人生随缘就好!
沈松勤教授的讲座,跨越东西、融汇古今、饱含诗意,内容翔实丰富,道理清晰透彻,深刻阐释了大学教育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价值意蕴,使现场师生受益匪浅。在随后的互动提问环节,沈松勤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向同学们推荐了一系列阅读书单,鼓励学子们读好书、读好文。
报告会前,郑亚莉副校长陪同沈松勤一行参观了校史馆等校内设施。
“和合学堂”是学校重点打造的国际化育人品牌,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走出去”企业代表、海外华人华侨等,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品格、高能力、高素质MAQ型“浙财金生”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