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浙江财经大学“和合学堂”第二讲在学术中心报告厅开讲。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原副司长、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新技术投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阮汝祥教授带来了“壮大科技教育人才与产业融合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主题报告。副校长郑亚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经济学院师生代表等15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经济学院院长罗俊主持。
阮汝祥教授从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和逻辑内涵出发,围绕政策支撑与组织运行、科技创新与生态体系、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产业重点与生产关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动的案例,重点探讨了产教融合及人才培养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下一步发展方向。阮汝祥指出,新质生产力引发了科技、人才、产业的整体性重构,对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科研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紧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新兴专业的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前沿科技,实现教育输出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位。
关于如何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问题,阮汝祥建议,高校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和与高技术、新业态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应尊重拔尖创新人才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用超越功利的兴趣、好奇、质疑、探究、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等品质打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底色。关于如何深化校企合作的问题,阮汝祥指出,校企合作以培养更多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和企业的共识。应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深化产业实践教学,推动校企深度沟通合作,鼓励人才双向流动,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完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为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保障。
阮汝祥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语言平实,对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方法、产教融合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在随后的交流讨论环节,阮汝祥教授与在场师生就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等问题,展开了进一步互动与交流。
“和合学堂”是学校重点打造的国际化育人品牌,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走出去”企业代表、海外华人华侨等,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品格、高能力、高素质MAQ型“浙财金生”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