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学校港澳台工作办公室组织20余名在校港澳台学生赴安吉县余村、黄杜村开展“感悟乡村振兴,理解共同富裕”国情研学活动。
在余村研学期间,我校师生一行现场聆听了余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的现场授课。鲍新民讲述了余村20年来经济发展的变迁。余村曾经是安吉有名的“矿山村”“首富村”,但开矿山、办水泥厂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渐严重。山体斑驳、尘土飞扬、污水横流,越来越差的环境状况让全村村民忧心忡忡。2003年,余村人下定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亲手“砸掉”吃了二十年的“金饭碗”。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人踏上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不懈对矿山复垦复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坚定不移走绿色兴村、绿色致富的经济转型之路。
活动邀请了公共管理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徐萌老师,讲授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徐萌老师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浙江近年来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方面的做法,并通过乡村品牌案例介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研学团成员实地走访了余村村史展览馆、两山文化礼堂,透过珍贵的图文资料深入了解了余村十多年来的发展变化,观看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余村视频资料,重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论的深刻内涵。
在黄杜村期间,研学团邀请黄杜村党总支委员丁建芳现场讲黄杜村带着安吉白茶这片“金叶子”不远千里赴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结对共建、精准扶贫的事迹。同时,实地考察万亩茶园,就安吉白茶深加工及衍生品的创新、生态智慧茶园建设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问题进行交流。
本次活动是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港澳台侨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通过现场授课、典型案例实地考察等形式,真实、立体地介绍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实践,帮助港澳台学生亲身了解浙江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内涵、实践途径和目标,增进对国情省情社情的理解。